第260章 姐妹俩的全方位盯防
“厂里说您住在这里,就在我的隔壁,让我先来代表厂里面慰问您。”
古孜丽努尔道。
“另外几位演员,今天也会过来。”
还有人要来?
“谁啊?”
“应该是宫雪和宫莹两个女同志!说不定还有其他的。”
好嘛!
余切刚还在想,这孤男寡女共处一室,是不是有点不好,结果又来几个女的。
古孜丽努尔还在喘气呢,这天气给她热得够呛,余切请她进来坐着。“我是有个问题,现在太热了,把我的稿纸都打湿了。人家到时候还以为我写小说时哭得厉害,殊不知我是热的。”
古孜丽努尔反应很快,她眼睛到处扫,顿时看到了余切书桌上的大蒲扇。当即把蒲扇夺了过来扇风——给余切扇风。
“不是,古孜丽努尔……”
“您叫我古同志就行!或者叫小古!”
“古同志,我看你也快热得不行了,你还给我扇风呢……”
古孜丽努尔一边抹汗,一边挤出笑:“不碍事的。余老师,我是疆省来的,您知道我特别耐热。把我想象成一朵仙人掌。”
“而且,您的智慧和思想十分宝贵,绝对不能被天气影响。我看了您最近发表的作品,《潜伏》写的真好。”
古孜丽努尔眨着眼睛,脸上表现出特严肃的表情。
这就是余切有所不知了。当年解放疆省时候,地下工作是重中之重,63年的片子《冰山上的来客》,讲述的就是边疆战士和杨排长一起与特务假古兰丹姆斗智斗勇,最终胜利的故事。
古孜丽努尔是看着这些东西长大的,她比内地读者看过更多的反特务作品。她道:“我们厂的条件不好,只能暂时让您这么将就。您不用在乎我在做什么,好好进行创作就行,将来我想起来也很欣慰。”
她扔下这一句话,就搬了个板凳坐在余切旁边,视线恰好和余切的稿子相错,免得瞅到了余切正在写的大作。
随后,古孜丽努尔慢悠悠的扇着风起来,一句话不说。
轻风从余切的旁边吹来,余切把稿纸压住,风是压得住的,但古孜丽努尔身上的香味,却压不住,能嗅得到一点儿。这个女演员和余切的年纪差不多,可能大一两岁,正处在最漂亮的时候,来了沪市之后学会了内地的打扮,穿着,更让她很有气质。她乖乖的扇着风,全神贯注,仿佛做着很神圣的事情一样。
余切忽然想起来:古孜丽努尔在原时空并没有什么资料,只知道她是疆省班的一员。毕业之后,回天山制片厂拍摄几部电影后便息影,拍过的最有名的角,是“太阳汗和乞颜汗的妃子”,之后没什么信儿了。
上一辈子,只有那种陈年老帖中,才会翻出来这个女演员,作为八十年代国营制片厂美女的标志之一。然后一堆潜水的网友留言惊呼:靠,时代把美女埋没了!这不比某迪某扎强?
现在,却因为自己正儿八经的留在了沪市,找到了仅次于京城制片厂的好单位。
这个女演员慰问自己的行为中,到底有多少是出自真心实意?
说不定也是有一些的。
余切向她确认:“古孜丽努尔,你就住在员工宿舍,那你就是沪市制片厂这边的女演员了?”
古孜丽努尔笑道:“我是81级的学生,7月份毕业后本来要回天山制片厂,因为《小鞋子》电影,沪市制片厂这边要走我,再过几年,我攒够了钱,把我父母也接过来。”
这个女演员,还是个挺孝顺的。
余切没再多想,心思重新放在了小说当中。
————
傍晚,宫雪、宫莹俩姐妹也跑来员工宿舍。
俩姐妹望着厂房一样的赫鲁晓夫楼,姐姐宫雪说:“余切就住这儿,真是苦了他了。”
宫莹道:“我还住这呢,难道委屈他了?虽然地方偏僻了点,什么东西都是有的,哪里苦了。”
“人家是大作家,和首长握手的文豪,难道还要为俗事发愁吗?”
“知道了,知道了!也就你这么崇拜他了!”
这俩顺着地址,敲开余切房间的门。门一开,是古孜丽努尔,俩姐妹登时傻眼了!
好在古孜丽努尔先解释:“我才来沪市,恰好就在这住,厂长让我先过来看看。既然你们来了,我出去给余老师买吃的,他中午吃了鸭血粉丝汤,晚上还没有吃东西呢。”
那可好!
宫莹本就对余切有些不满,又想撮合姐姐和余切,闻言两眼放光:“我跟你一起去。”
“你姐姐呢?”
“让她和余切留着吧。”
古孜丽努尔回头叮嘱宫雪:“余老师现在的困难,主要是天气太炎热,我们务必要解决他的困难。”
宫雪立刻抓过扇子也在那扇风……这一幕才子佳人的样子,宫莹看到后却只想翻白眼,拉着古孜丽努尔离开。
“砰!”
门一关,走出一截路。宫莹便问古孜丽努尔:“我姐自从搞那个读书会后,她喜欢余切闹得全厂都知道,你又是为什么伺候起余切来了?”
古孜丽努尔先注意到了宫莹的不尊重,那简直是花容失色:“你怎么能直称余老师祂的名字?”
“就要这么叫他!他没有比我大。”
古孜丽努尔道:“我也没有伺候余老师,是厂里面给我下了指示,我过来慰问他。”
但是,古孜丽努尔又说了让宫莹听了发火的话,“就算是厂里面不说,我要是发现了原来余老师最近在这借住,我也要想办法照顾他的。”
“——你图个什么?你也是文艺青年吗?”
古孜丽努尔摇头:“我是喜欢看小说,却不是因为这个。”
“那因为什么?”
“您是沪市本地人吧。”
“是又怎么样呢?”
“现在只听说内地支援边疆的,很少听说边疆调回内地的,何况是直接到沪市。我是边疆的,读大学才来了首都,为了送我去读书,父母用尽了人脉,然后又知道将来不得不回去,又愁白了头,首都真好,好得不得了,沪市也是。您要是不在沪市生活,假如和我一样……就知道余老师是帮我一辈子的大恩人了。”
要说,宫莹并不是胡搅蛮缠的人。她听后叹气道:“你确实是因为他才留下来的,但也不至于伺候他。他选你,难道没有运气的因素吗?肯定是互相成全。”
古孜丽努尔说:“我没有看见运气,我看见的是,余老师要谁在剧组,谁就可以留在剧组。他不喜欢谁,谁就不得不离开。”
这话给宫莹说沉默了。
是啊,现在厂里面不也让人来慰问余切吗?
说是慰问,怎么不能算是讨好呢?
电影行业这样艰难,强如沪市制片厂,也陷入到了危机当中。去年一整年物价都在涨,厂里面的津贴却没有同步增长。制片厂给演员的吃饭补贴为十元一个月,算下来每天三毛三,81年的时候可以买一碗牛肉面加茶叶蛋,现在一碗面不够,得再搭五分钱,肉还比之前的少。
这么下去,五年十年后,三毛三可能就只能买一张饼。
他们写小说的,光是为了“改稿”,就能拿到至少两块钱一天的改稿费,吃喝当然也是包的,还不算其他稿酬。简直是太欺负人了,做演员的完全没办法在小说家面前站起来。
隔壁的沪美厂做《天书奇谭》动用上百号人,花了几十万,差点把厂干垮,余切却快捐了几十万了,这可是捐出去的!
这种不公平的日子啥时候才能好起来。
古孜丽努尔道:“总之,我特别感谢余老师,无论用什么也很难报答他。我真心实意的希望他能好。”
说这话时,虽然是晚上,宫莹却觉得古孜丽努尔的眼睛发亮,满是憧憬。
写小说的,真就魅力这么大?
宫莹不想自讨没趣,和古孜丽努尔找了份夜宵,给余切带回来。她姐姐老老实实在给余切扇风呢,像是贤妻良母的一样。
看见两人回来了,宫雪又开始张罗收拾桌子,把饭菜摆好了请“余老师”上桌。
实际上,姐姐宫雪在家很受宠爱,十指不沾阳春水,连做饭都不会,做饭都是宫莹来做,更别提伺候人——当初有个叫张鉄林的演员追求她,宫雪就是用“我不会做饭”这个说辞,委婉的拒绝了张鉄林。
如今竟然也能伺候人了。
宫莹觉得这世界快疯了。
等余切吃完饭,时间已经特别晚了。三个女的都不好再留下来,宫雪带头向余切告别。然后盯着古孜丽努尔离开,然后又盯着宫莹离开。
——不是,你连我也防?
妹妹宫莹有点破防。
深夜,姐妹俩睡一块儿。这天晚上太热,热得宫雪翻来覆去睡不着,连带着宫莹也有点神经衰弱。
怪不得余切受不了,确实是太热了。
忽然,宫雪说:“我去上个厕所。”
她们宿舍没有卫生间,只有个大的厕所,在这一条走廊十数个房间的最后一个,一路上灯不亮,其他职工晾晒的衣服在月光下投射出来跟鬼影一样,宫雪特别怕这些东西。
“姐姐,我陪你过去?”宫莹说。
宫雪却道:“我自己去就行,你在这躺着吧。”
宫雪有点一去不复返,二十分钟后才回来。
“你干啥去了?蹲大号?”宫莹问。
“我随便逛逛。”宫雪的脸红了。
隔了会儿,好不容易,宫莹快睡着了。她姐姐又爬起来说:“我要去上厕所。”
“你又上?没见你今天喝多少水啊?”
“你管这些干什么?”
然后,又是二十分钟过去了,宫莹好不容易睡着,宫雪将将才回来。
这也就罢了,一会儿后,宫雪竟然还想起床。
宫莹终于受不了了:
“——你到底做什么去了?姐姐,说个实话吧。”
“我去看余切睡着了没?”
“就这要那么久?”
“还看看那个疆省女演员,是不是偷偷找余切谈话去了——白天她在余切那,我真是吓了一大跳。”
宫莹无语了:“人家是感激,不是感情,你别天天胡思乱想。而且,你以一个什么身份?”
宫雪忽略掉妹妹的后半句话,只回答了前半句:“《十月》有个很出名的作家叫张弦,我听说他是个坏蛋,嚯嚯我们沪市这边的女演员,连女导演也不放过,出手非常阔绰,动不动就是金链子金手镯……余切比张弦却是天上和地下,还要好上一百倍,和他相处久了,没想法的也有想法了。”
宫莹仔细想了想古丽孜努尔白天的样子,确实容易犯错误。
她说余切是大恩人,无以为报,那假如有机会天天相处,她最后要用什么去报答呢?
宫莹悚然一惊:“你说的对,得防着她。”
她姐姐现在的情况都已经很糟糕了,不能再有竞争对手。
随后,姐妹俩开始了地下战斗,她们如同埋伏在宿舍中的隐秘特工,正在干一份只有自己知道的绝密任务。任务一是先破坏掉余切和其他沪市女演员的联系,任务二是争取长期获胜。
谢晋“死缠烂打”的法宝被姐妹俩学来,她们在这住下,每天至少要找由头和余切见面一两次。全天候立体盯防古孜丽努尔。
三位女演员中,宫雪的名气自然不用多说,她经常要出席各种活动;古孜丽努尔因为《小鞋子》也挺有名气,经常会被叫去做其他的,唯有宫莹最有空闲。
最后,反而是这个妹妹和余切相处的最多。
为了和余切有话聊,宫莹看了一些余切的小说,从前她因为姐姐而看,现在却是自己主动找来看。和姐姐不一样,宫莹喜欢看武侠小说远远胜过传统文学,因此,她一开始对于余切并不太感冒。
但余切写过一些故事性极强的小说,这些小说今天看起来丝毫不过时,宫莹很快知道为什么厂里面这么看重余切。
和同时代的其他剧作家比起来,余切的小说太适合改编了,难怪谢晋求了他好久。
余切确实是有才华的。
越是这么想,她姐姐面临的情况就越是危险。
另一边,余切也把第二部分拿给《收获》编辑部看,刚好写到了余则成的对手李涯出场数回合。相比过去的文章,这又是一次突破。
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