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“剑佩君子,刀配匪”,“刀客”二字,想必很多人都听过,但今天,咱说点不一样的。
或许很多人不知道,清朝末年,这“刀客”
其实,真要说起来,“刀客”的出现,大概是
这里的“刀客”,可不同于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,它更多的是代表了某个群体的统称,就好比采参的“参客”,押镖的“镖客”,贩盐的“盐客”,还有走商的“商客”。
而这些刀客多是倚渭水而活,盘踞两岸,占据要道,诸如贩运私盐、私铁、私茶、绸缎,总之什么赚钱干什么;除外,更有刀客聚众成势,或占山为寇,或流窜乡里,干着劫掠的营生;还有刀客三五成群,以走镖运物为生,再有的,如开设赌坊、青楼等等;当然,亦有刀客豪侠
如此,便造就了“刀客”致褒贬不一,毁誉参半的名头,到最后,“刀客”也多被归为盗匪流寇,为人所痛恨,混于九流。
而咱们今天这个故事,就是起于“刀客”。
秦鱼雁第一次听到“刀客”两个字,还是从他外公的嘴里。
他外公姓苏,要是往上再推个几十年,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地主老财,但没落也没落
从小秦鱼雁就没少听他外公那一代人的故事,一来二去,听的耳朵起茧,都能倒背了。
说是睡过牛棚,脖子上吊过砖,膝下跪过瓦片,吃糠咽菜,喝过泔水,一家几口,最后就他外公和外婆挺了过来,但也落得一身伤病,好不容易等着子女成家了,结果福都没来的及享,没熬过几年,他外婆就得了场大病撒手人寰,至此,就剩他外公一人。
老人上了岁数,老的牙口都快没了,却总喜欢
说那时候可不像现
到头来福没享到,反而是跟着外公吃苦受罪,吃糠咽菜都
除外,秦鱼雁还从他母亲嘴里听到过别的事,说老人膝下原本是五个孩子,可早些年,大饥荒的时候,没留住,就剩下她一个;许是活下来的人心存愧疚,所以,他懂事不久就被留
清朝末年,虽说天下三教九流,江湖武林,黑白两道,多聚于京津二地,号称是“龙潭虎穴”,但三秦之地上也不乏能人辈出,要知道乱世当头,自是多英雄豪杰。
而这片土地上,最为人所熟知的,就是“刀客”。
何为刀客?
提刀杀人,便是刀客,就像那片无言的黄土地,粗犷到了骨子里。
故而,耳濡目染之下,这“刀客”对秦鱼雁来说印象最为深刻。
但除外,其实还另有原因。
毕竟,故事始终是故事,再好听的故事,但凡过了那股子新鲜的劲儿,哪怕就是说的天花乱坠,也难免失了兴趣;起初秦鱼雁就是这样,只以为老人讲的都是虚的,但当他亲眼目睹了一些东西后,却是彻底改变了心里的想法。
而这原因,自然是要落
只因老人深
耍弹弓。
说起弹弓,可能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,心想不过是小孩子的玩意儿,能耍出个什么名堂。
可你真要是这么想了那就大错特错,老爷子这弹弓可不是什么木头杈子,而是铁胎弹弓,光重都有个十来斤,握柄粗如锄把,两小枝更是和那面杖差不多,浑铁打铸,枝头一左一右乃是个活灵活现的豹首,张开的嘴里,各衔着一根比拇指还要粗的乌红兽筋,造型夸张,让人见之难忘。
别人打弹弓耍的是石子泥球,可老人打弹弓那用的是铁丸;这铁丸也分大小,小似豌豆般的,能射鸟雀,大点像指甲盖的,那就能射兔子狐狸,再大点的,像龙眼那样的,山上老熊瞧见都得打哆嗦,什么“一石二鸟”、“独龙钻洞”、“双龙出海”,一把弹弓硬是能耍出各种花样,让人拍案叫绝。
要不是因为一次意外,秦鱼雁上山被一头老狼盯上,兴许连他这外孙都不知道身边天天老神
最后他还是从村里一位半截入土的老人嘴里意外得知,原来,早
打从知道了这事儿,秦鱼雁心里是直犯嘀咕。
怪不得,平日里就觉得老人虽然上了岁数,可这神头却好的不行,翻山越岭跑起来,那就像是山魈野猴一般,窜跳如飞,腿脚利索的吓人,敢情年轻的时候还有不小的名头呢。
至于后来的事大伙儿也都能猜到,这地主可不好当啊,怕是老人经历了太多,大起大落,目睹了家破人亡,心灰意冷之下,索性
但秦鱼雁可是实打实的目睹过那神乎其技的弹弓绝技,百
不过,弹弓虽然没了,老人还有一双手,这双手也是不俗,这便是另一门绝活;可徒手掷石,三十步内,准头惊人,老人最厉害的时候,一抖腕,可
说起这事儿,还是秦鱼雁
他们这边背倚秦岭大山,打小那野物那可是没断过,但凡老人上山溜达一圈,下来的时候,永远不会空着手,那些野兔野鸡什么的,基本上就是碗里下酒的菜。
不光是山上跑的,天上飞的,就连水里游的,时不时的也能拎几条回来,全都是用石子打回来的。
秦鱼雁以前觉得老人之所以准头惊人是因为打猎多了,熟能生巧,习惯了;可后来越想越觉得不对,目睹了几次后,暗地里翻书一查,好家伙,敢情这
那“水浒传”一百单八将的梁山好汉里,有一位就会这门手段。
打那之后,秦鱼雁自然是一改往日对老人的看法,谁能想到这个睡觉呼噜震天响,吃饭能扣脚丫子的老糙汉居然能使出这么几手绝活。
老人矮小瘦的身子,瞬间就
可惜,他本来还想摸个明白,奈何这岁月不饶人,日子一长,老人的身子骨却是愈
再加上秦鱼雁年岁渐长,自然是息了玩心,毕业后更是尝生活的艰难不易,哪还有心思惦记这些,过了也就忘了,多是为工作奔波。
可这年年关,头场雪的时候,老人走了,抱着他外婆的照片一觉睡着就再也没醒来,走的很平静。
旧街冷清。
天将亮。
街畔的屋檐下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满了倒挂的冰溜子,路边偶有一条黄狗飞快跑过,沿途留下了一连串梅花似的脚印,但转眼又被风雪掩去。
顺着旧街往里瞧去,便见一座小小的拱桥,积雪之下,还能看见些斑驳陆离的痕迹,看来是有些年头了。
而
开门的是个年轻人,二十出头的岁数,眉宇干净,身上严严实实的裹了件大衣,但瞧着眼神黯淡,有些落拓。
“呼!”
深深透了口气,他又转身望向屋里,只见浑浊的灯光下,这间不大的木屋已经被无数本书堆挤的十分逼仄,空气里更是泛着一股子旧物受潮的霉味,也不知道多久没见过阳光了。
确实很久了,自打他外公泛起迷糊,这间老书铺就没再开过了。
“唉!”
望着眼前的书铺,秦鱼雁不由得叹了口气。
记忆里,那些个故事都是
算起来,这些应该是他外婆的东西,还记得老爷子以前总觉得整理这些旧书麻烦,但嘴上说着,却把这院子守了十几年,只因这些旧书老书,有绝大部分都是他外婆手抄的。
而现
铺子前店后院,前店本就不大,但书却多,屋心堪堪摆了张书桌就已容不下其他,再往里瞧去,只见一条走道贯通后院,院中白雪皑皑,独一颗枇杷树含苞待放,亭亭如盖。
裹了裹衣领,秦鱼雁坐
这里面大多是武侠小说,再有一些鬼怪奇谈和民俗异事,往往一番搜找,那是既能找到北派武侠大家的刀剑江湖,也能翻出一本书生鬼狐的痴缠怪诞;正是看多了这些,耳濡目染之下,影响了秦鱼雁的一生,使他痴迷于笔下的东西。
忘了说了,他是个作家,穷困潦倒的作家。
夜风凄寒。
“唉!”
裹了裹衣领,秦鱼雁不知道想到了什么,又是一声轻叹。
可就
“嗬嗬——”
手里正翻着书呢,他耳边冷不丁就听到个声儿。
那声音怎么说呢,有点沙哑,像是被烟呛了,又好像喉咙里卡了口痰,再有就像是一个人
秦鱼雁似是还没适应老人离世,习惯性缩了下脖子,顺嘴就招呼道:“外爷,少抽点烟,你、”
话说到“你”的时候,他忽然止住了声,身子一动不动,埋着头,撅着腚,像极了个鹌鹑,像是呼吸都停了,就这么持续了三四分钟的功夫,连空气都好像凝固了。
门外静悄悄的,外面挂着轮模糊的毛月亮,屋里昏黄的灯光黯淡极了。
饶是他小子再胆大,这会也不免口干舌燥,手心里都沁出来汗了。
又等了等,见没什么动静,秦鱼雁才小心翼翼的抬起头来,撑着身子,一点点僵硬的伸着脖子,心惊肉跳的朝四下瞄了一眼。
还好,没多出来个什么东西。
“呼!”
当即一口气松的他差点没尿出来,被外面的寒风一刮,背后立马起了层白毛汗。
这会儿,他才回想着之前的声音,难道是自己听错了?还是穿堂风太大吹的?
关门。
咽了口唾沫,秦鱼雁绷着脸快步走到门后,看都没看,赶忙关上。
可心思还没消呢。
“嗬嗬——”
那声音突的又冒了出来。
秦鱼雁这下听清楚了声音是从哪来的。
头顶。
声音来的突然,一股凉风就像一注冷水淋到脖子里似的,惊的他浑身一个寒颤,强压心中忐忑,就这么僵着脖子慢慢扭头朝房梁上一搭眼,等定睛看清那
不是他胆子小,实
借着灯,秦鱼雁就看到梁柱上的阴影里,不知什么时候蹲坐着个毛茸茸的玩意儿,而且个头还不小,一动不动,一双碧幽幽的眼睛比胡豆差不多了,冒着光,屁股后头垂着一条火红的尾巴,正居高临下的瞧着他。
就一眼,秦鱼雁便瞧了个清楚,好家伙,居然是只红毛狐狸。
他眼皮一跳,又定睛仔细看了几眼,错不了,还真是只狐狸,浑身火红,头顶生了撮白毛,大小都比得上京巴了。
要说他们这边背倚秦岭大山,狐狸倒是不少见,可这模样的当真是破天荒的头一只,灯光一映,就见那身皮毛光亮非常,简直如缎子一般华丽,没有一丝杂毛,而且体态娇小玲珑,时不时摆摆尾巴,舔舐前爪,瞧着似极了一位风韵十足,婀娜多姿的美人。
见秦鱼雁
这一幕可把秦鱼雁看的吃惊不小。
不过,这心里的惊怕也就一瞬,等缓了缓神,秦鱼雁才撮着牙花子站起,心里是暗暗称奇,回想先前的一幕,难不成是这老屋久没人气,被那山上红狐当成窝了。
边想着,他已是轻手轻脚的走到书堆前,伸手就开始翻找了起来,可不找还好,这一找,秦鱼雁就有些傻眼了。
等把书都移开,底下是空空如也,别说狐狸,就是连根狐狸毛都没瞧见。
“难不成跑了?”
秦鱼雁又四下看了看,不对啊,这书堆就
到了这里,秦鱼雁才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。
这大半夜的,撞见这种玩意儿可不是什么好兆头,而且那小东西一看就知道不同寻常,该不会是惹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,撞邪了吧。
却说这心里正
昏黄的灯光下,映出来的是一本无名老书,而
可这只狐狸不是活的,而是画上去的,活灵活现,赫然与先前那只一模一样。
秦鱼雁心头狂跳。
“还真他娘的撞邪了!”
念头一起,他正想后退,可双眼已猛的瞪大,就见地上那本老书豁然无由而动,竟是哗啦啦自行翻动了起来。
一瞬间,秦鱼雁只觉得眼前一切如烟飞散,天地旋转,是光怪陆离之相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