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理说,接下来的时间,兰子亭应该忧心于太史的到来。但很显然,他没有,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顾客。
是的,你没看错,他真的已经无聊到只能靠盯着顾客看解闷了。
有真实案例在此:
有一回,兰子亭盯着一个长得斯斯文文的男人看,那个男人被看得面红耳赤,最后走之前,说了句:我我是直男,你放弃吧!
正巧被来找兰子亭浪的陈酒听见,整整笑了他一天!最后一直到兰子亭快疯了才罢休。
咳咳,我们说回正题。
兰子亭的店有一个特别清新脱俗的地方:可以把这儿当图书馆。
实际上,就是兰子亭平常会拿一些书店里的书来看,但是这些书看过后,铁定不会被卖出去了,最后干脆当成试读书了。
好像又跑题了。
实际上就是兰子亭发现有一个十二、三岁小女孩总是来看书,而且只有每个星期六、星期天才来,一来,就泡一天。
本来这也没什么稀奇的,可关键是,她每次看鲁迅先生的《故乡》,总是要叹一口气。时间也很固定,每个月看一遍《故乡》。
至于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,因为一声叹气,在安静的书店里实在太突兀了。
这让兰子亭始终不明白,到底为什么要叹气,直到有一天,陈酒随口的一句,“问问不就行了。”终于让他茅塞顿开。
【ps:兰子亭是不是得感谢我把他智商低说得这么含蓄?】
于是他一直等到了星期六,兰子亭冲上前去,将戒指咳咳,脑补多了,别介意。
再来。
于是他一直等到了星期六,兰子亭突然走到女孩,女孩看着他,显然有些意外。
“请问,你为什么”还没说完,兰子亭就觉得有些不对,先不说礼貌问题,就说自己整天盯着人家小姑娘就不是什么好的行为,虽然他并不是萝莉控。
“没事,你继续,继续。”兰子亭讪笑两下,走开了。
女孩没说什么,如往常一般坐在固定的位置上,看着上次未看完的书。
山海走了过来,问道:“子亭,怎么样?”
兰子亭不爽的说,“唉,别提了。想问,可发现根本问不出口,光自己整天盯着人家看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。还得想个法子。”
“那你为什么还要问?别人的事儿,与你无关啊。”山海纵然阅尽世事,也不明白人的情感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“我也不知道,不过既然是顾客,就尽量帮忙吧,看她整天愁眉苦脸的,我心情也好不了。”
山海想了想,道:“投其所好,我看网上说,小孩子都爱糖,你去买几根棒棒糖给她。还有,她爱看书,你就跟她聊书。”
不得不说,山海老爷子现在越来越现代化了,但好像老爷子这回出了个馊主意。
当兰子亭一脸殷勤的将棒棒糖递给女孩时,收获的是女孩蒙圈的眼神。
“收下吧,不用客气。”兰子亭还以为她是不好意思。可他也不想想,一个十二、三岁的女孩,会随便拿别人给的东西吗?
兰子亭见对方不收,就塞在女孩怀里,坐到她旁边,问道:“小女孩,你叫什么名字?我叫兰子亭,兰亭集序的兰亭。”
女孩见兰子亭似乎没有恶意,道:“汪梦,三点水加王的汪,梦想的梦。”
兰子亭扫了一眼汪梦手上的书,《三国志》。
“你在看三国志啊,很写实的一本书。对三国有什么了解吗?”
“了解不多,很多都是从上了解到的。现在准备彻底而又全面的了解一下三国的历史。”汪梦显然对三国很感兴趣。
“三国里有什么喜欢的人吗?”兰子亭打算趁热打铁。
“曹魏的郭嘉,蜀汉的赵云,东吴的周瑜。都是一方人杰。”
“眼光不错呀!”兰子亭由衷的赞美道。
哎呀!忘正事了!
“对了,我记得你总是喜欢看鲁迅先生的《故乡》,而且还会叹气?”兰子亭终于扯回了正题。
提到这事,汪梦的眼神有些黯淡,道:“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。小学五年级时,我的好朋友因为人数关系而转到了其它班。那个班和我们班不对付,所以也就没有了太多来往。我本来以为她会一直在,所以也就不在乎了。后来我发现不对劲了,她一直没出现,于是我问那个班同学,才知道她上个学期就转学了。而《故乡》里,鲁迅先生与闰土再见面,因为地位关系而友谊不再。我不知道她的联系方式,其他人也不知道,所以,我怕等再见到她时,会变成鲁迅和闰土,无论谁是鲁迅,谁是闰土。而她的洒脱,我也怕再见面时她会丢了。”
说完了,兰子亭什么也没说,他不知道说什么,劝已经没用了。
“吃糖,会高兴的。”最后,兰子亭憋出了一句话。
“嗯。”汪梦点点头,却没有吃,有些苦涩,甜是压不过的。
兰子亭回到椅子上,叹了口气。
山海见状,道:“你怎么了?不是聊的好好的吗?”
兰子亭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山海。
“唯有失去了,才懂珍惜。子亭,你帮我想想,什么东西可以让她开心,我捏一个出来。”山海打算送个泥塑出去了。
“捏个赵云吧,我找张图片出来。”兰子亭说完,就开始搜。
度娘在,啥事儿搞不定?
兰子亭将完工的泥塑送给了汪梦,她很开心,至少,当时很开心。
而兰子亭和山海也做到了招牌上的两句话:
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。
无人为孤岛,一书一世界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