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捷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揭皇榜:我竟是太子 > 第105章 血色征途
    萧启言的三百轻骑渡过黄河时,北岸的空气中已经能闻到烽烟的味道。

    斥候带回的消息一个比一个严峻:突厥主力已攻破忻州,前锋距离太原不足百里。沿途州县望风而降,守军溃散如蚁。

    "萧校尉,前面就是阴地关了。"副将王猛指着远处山隘,"过了阴地关,再有两日就能到太原城了。"

    萧启言眯起眼睛。阴地关地势险要,两山夹一谷,本该是绝佳的防守要地。但此刻关上竟不见一面旗帜,安静得吓人,这很返常。

    "派两队斥候,左右山脊搜索前进。"萧启言勒住马缰,"其余人原地休整,戒备。"

    王猛低声道:"校尉怀疑有埋伏?"

    "谢延年既然能通敌卖关,自然也知道我们的行军路线。"萧启言解下腰间水囊,灌了一口,"传令下去,人不解甲,马不卸鞍。"

    一个时辰后,斥候回报:关内空无一人,但地上有新鲜马蹄印,通向两侧山林。

    萧启言冷笑一声:"果然。"

    萧启言招来亲兵,低声在他耳边吩咐几句。片刻后,军中升起炊烟,士兵们三五成群坐下休息,看似毫无防备。

    暗处,几双眼睛正紧紧盯着这支疲惫之师。 子夜时分,阴地关两侧的山林中突然响起尖锐的哨声。

    无数黑影从山坡上冲下,箭矢如雨点般射向营帐。但奇怪的是,帐中竟无一人惨叫。

    "不好!中计了!"

    袭击者首领刚喊出口,四周突然亮起无数火把。萧启言的伏兵从四面八方杀出,将偷袭者反包围。

    "留活口!"萧启言一马当先,长剑如虹,瞬间刺穿两名敌骑。

    战斗结束得很快。这些伪装成土匪的袭击者大半被杀,只擒住三个活口。扯下他们的面巾,露出的却是汉人面孔。

    "谁派你们来的?"王猛一脚踹翻俘虏。

    那人狞笑:"你们都要死!突厥大汗的十万铁骑已经——"

    而话音未落,一支冷箭突然从黑暗中射来,精准地穿透了他的咽喉。

    "有弓箭手!保护校尉!"

    亲兵们迅速围成盾阵,但黑暗中再无动静。萧启言蹲下身,从死者怀中摸出一块令牌——正面刻着"谢"字,背面却有一个陌生的狼头图案。

    "突厥王庭的密探。"萧启言眼神冰冷,"看来谢延年与敌人的勾结,比我们想象的更深。"

    三日后,太原城外。

    眼前的景象让所有江南来的士兵面色发白:城墙多处坍塌,护城河里漂浮着尸体,空气中弥漫着腐臭和硝烟的味道。

    更令人心惊的是,城头上飘扬的竟不是唐军旗帜,而是一面狰狞的狼头大纛!

    "太原……陷落了?"王猛声音发颤。

    萧启言握剑的手青筋暴起。太原乃北方重镇,囤积着大量粮草军械。此城一失,整个河东门户洞开!

    "校尉,我们怎么办?退守汾州吗?"

    萧启言没有回答。而他他仔细观察城墙:守军不多,且松懈异常。几个突厥兵甚至坐在垛口上喝酒,毫无戒备。

    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形。

    "你们看,"他指向城墙一角,"那里的缺口没有修复,守军也最少。"

    "忽然他想到了什么…"这太疯狂了,王猛倒吸一口凉气。

    如果三百人去攻一座城,确实是以卵击石。","但如果城里有人接应呢?"萧启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。

    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:"出发前,李大人给了我太原守将张巡的暗号。若城破,他会设法留下线索。"

    信纸上只有一行小字:

    「城南土地庙,香炉之下。」

    当夜,一队黑影悄然摸到城南残破的土地庙。香炉移开,下面果然藏着一份城防图,标注着守军换岗时间和粮仓位置。

    更令人惊喜的是,图背面还有一行字:

    「子时三刻,西墙排水口。」

    子夜,太原西城墙下。

    萧启言带着五十精锐悄然靠近排水口。那是一个三尺见方的洞口,哗哗地流着污水。

    "校尉,这……"王猛面露难色。

    萧启言二话不说,第一个钻了进去。污秽的泥水瞬间浸透战袍,恶臭几乎令人窒息。但他咬牙前行,直到看见一丝微光。

    排水口另一端,几双有力的手将他拉了出来。

    "萧校尉?"一个满脸血污的将领低声问道。

    萧启言点头:"张将军?"

    "是我。"张巡声音嘶哑,"我还以为援军不会来了……"

    "长话短说,现在城内情况如何?"

    张巡眼中闪过一丝痛色:"突厥主力已南下,只留了三千人守城。但他们把俘虏的百姓关在粮仓旁,扬言若遇袭击,就先杀人再烧粮。"

    萧启言眼神一凛:"粮仓在哪?"

    "城北校场。"张巡递过一块布巾,"我手下还有两百多兄弟藏在城中各处,随时可以行动。"

    萧启言快速擦去脸上污渍,露出一双如狼般锐利的眼睛:"传令下去,寅时动手。你负责解救百姓,我去烧粮。"

    "烧粮?"张巡大惊,"那可是十万石军粮啊!"

    "正因如此,才不能留给突厥人。"萧启言声音冰冷,"没有了粮草,他们的南下大军就寸步难行。"

    寅时二刻,太原城中突然响起震天的喊杀声。

    多处粮仓同时起火,浓烟直冲云霄。突厥守军慌忙集结,却遭到埋伏在暗处的九州军袭击。

    城北校场,萧启言手持火把,站在粮仓大门前。身后是数十名死士,面前却是数百名被铁链锁住的百姓。

    "咱们的军对来了!"百姓中有人哭喊,"救救我们!"

    萧启言心如刀绞。他知道,一旦点火,这些百姓很可能与粮仓同归于尽。

    "校尉,来不及了!"王猛焦急地指向远处,大批突厥兵正朝这边冲来。

    千钧一发之际,萧启言突然纵身跃上粮仓屋顶,从怀中掏出一面红旗,奋力挥舞。

    这是他与张巡约定的信号——调虎离山!

    果然,突厥将领见状大怒,立刻分兵追捕这个嚣张的九州军指挥官。

    就在敌军主力被引开的瞬间,张巡的人马从另一侧杀出,迅速解救被俘百姓。

    "点火!"

    随着一声令下,烈火瞬间吞没了太原城中最大的粮仓。冲天的火光中,他看见远处的突厥将领愤怒咆哮,也看见被救出的百姓相拥而泣。

    这一夜,太原城中的大火照亮了整个天空。三百里外,突厥可汗的大帐内,一个汉人使者正跪地颤抖:

    "可汗恕罪!那萧启言实在狡猾……"

    "可汗眯起眼睛,萧启言,"就是谢延年说的那个诗人将军?"

    他猛地摔碎酒杯,大声说道:传令前锋,给我活捉萧启言!本汗到要看看,什么样的诗人敢坏我大事!"

    与此同时,萧启言站在太原城南的城楼上,望着北方连绵的群山。他知道,真正的恶战才刚刚开始。

    他也知道接下来的战争会很惨烈,会战死很多人,但是没有办法,想要保护自己的父母,妻儿,子女,只有把敌人赶走,才能真正的保护好他们。

    当然把敌人赶走也是要付出代价的,代价有可能就是生命。

    (亲爱的彦祖,亦菲们,求求你们给个评分吧!二十多万字了,连个评分都没有呢!好可怜的。)